隨州論壇訊(通訊員張成友)近兩年,隨縣淮河鎮全力支持隨州淮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,著力打造隨縣“美麗鄉村”龍泉村、湖北“和美鄉村”龍鳳店村、國家“紅色美麗村莊”桐橋畈村,投入項目資金6000余萬元,實現鎮村面貌煥然一新,促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,激活淮河源頭鄉村振興動能,助力隨縣優化營商環境。
國家《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規劃》把打造“美麗淮河”作為“美麗中國”的一號工程,將用“綠色長廓”呵護千里淮河,湖北也將打造“美麗淮河源頭風光帶”。恰逢其時,湖北隨州淮河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試點單位驗收,這是順應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需求,淮河國家濕地公園將承擔起千里淮河源頭濕地生態保護的歷史使命。 淮河源生態系統的“保護神”。2017年12月,淮河國家濕地公園被批準為“試點單位”。但由于各種原因,濕地公園保護機構于2021年4月才得以成立,2022年初編制人員才陸續到位,這時距國家規定的驗收時間不足兩年,于是,序幕拉開,時間拉緊,責任拉滿,同時開展規劃修編、標樁立界、建設選址、辦法制定、生態保護等系列工作,公園主導,鎮村一體,統籌推進,硬是兩年干完了五年的事。 淮河水哺育人民的“呵護人”。水是濕地的靈魂,濕地是淮河之腎,是公園管理的核心。濕地公園出臺《湖北隨州淮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》,實行“3+5+X”巡護管理機制,與公園內5個村聯合組建巡護隊,常態開展“五禁”(禁采、禁伐、禁獵、禁捕、禁漁)專項巡查;依托桐柏山淮河源兩省六市檢察協作機制,與桐柏縣檢察院開展生態環保聯防聯控;成立隨縣“淮河源公益訴訟示范基地”“淮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”,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果。 淮河鎮綠色發展的“守護兵”。近兩年來,濕地公園十分注重區域內生態保護的巡查與處置工作,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,及時制止違規捕撈、狩獵50余起,處置盜采砂石10余起,拆除違建房屋8間、河道攔網800余平方米,關閉河岸養殖場6家,取締采砂場3處,救助各類野生動物30余只。同時,積極與河南桐柏縣相關部門開展協調會商,達成水源及水鳥共同保護協議,移交問題線索12條,發出檢察建議18份,督促恢復植被60余畝。
千里淮河源,生態龍泉村。位處鄂豫交界、淮河之源的淮河鎮龍泉村,有著47.7平方公里的版圖面積、4.6萬畝廣闊山場;村域內擁有5個文旅項目,其中有三大3A級以上景區。是省先進基層黨組織、省旅游名村,也是隨縣十大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。日前,湖北電視臺在《小城故事多》欄目專題報道該村,題目為“淮河源頭‘漂’出旅游村”。 美麗項目建設美鄉村。近幾年,龍泉村爭取各類美麗鄉村建設資金2000余萬元,實施整村規劃,持續有序推進,先后完成“集村莊整治、水網改造、民宿打造、文體廣場與田園觀光于一體”的汪灣“田園綜合體”,包裝提升出山店、李莊、高崗三大村莊宜居水平,整治提檔四大淮河支流入口環境,綠化亮化6公里高速連接線生態通道,與三大景區及濕地公園規劃統籌、資源同享、發展同向,已成為隨北“村景一體、山水一色、品質一流”的美麗鄉村示范村。 文旅產業發展富村民。龍泉村依托山水之資源、桐柏山之名片、淮河源之品牌,深挖文化內涵,堅持融合發展,做好“游山玩水”文章,持續十五年不間斷,實現文旅產業“一業獨大”“集群發展”的良好局面。成功打造國家4A級景區“千里淮河第一漂”西游記漂流、國家3A級景區“世界華人的精神家園”神農部落、國家3A級景區“湖北省重點休閑農業示范點”慈云居生態園,還在打造“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”“隨縣玉皇頂文化園”兩大項目。年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,帶動周邊發展農家樂68家、精品民宿12家,1000余人圍著旅游轉,村民年旅游收入2000余萬元。 社會文明新風進家庭。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和在村內創業,全村500戶家家都有事做、人人有活干?,F在就業機會多了,抹牌賭博的少了;村民收入多了,鄰里是非少了;莊上偷雞摸狗的不見了,山上毀林燒炭的消失了……反襯出龍泉村產業振興的巨大魅力。通過文旅產業帶動,村民務工掙薪金、租地收租金、開店賺盈利、入股分紅利,景區與村民親如一家、融為一體,為鄉村振興與村風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千年板栗園,古韻龍鳳店。近兩年,淮河鎮龍鳳店村以便捷的區位優勢、馳名的謝家灣板栗為名片,依托淮河國家濕地公園,致力打造“產業三園”(艾草產業園、循環經濟園、特色種植園),村集體經濟年增長10萬元以上;加快建設“和美家園”,村容村貌不斷提升。以“三大項目”(和美鄉村、濕地保護、土地整理)為引擎,激發鄉村振興步入快車道。 和美項目落地“四水”分。水凈則村美,2023年春,龍鳳店村爭取省“和美鄉村”試點建設項目,以謝家灣為試點,投入資金420余萬元,在統籌規劃、特色打造的基礎上,重點實施“水環境”工程,實現“四水”網絡配套。以達標井水與鎮區自來水相銜接,保證村灣49戶村民用上安全的“飲用水”;建公廁、改戶廁,配套設施,鋪設管道1600米,分類處理“生活污水”;整修3口生態堰,修建排水溝1800米,合理引導“雨水”入塘;整修河堤及入河口1500米,美化河道環境,凈化“河水”水質。 濕地保護共謀發展惠萬民。借力公園,共謀發展,這是龍鳳店村走出的一條成功之路。2023年,正值謝家灣“和美鄉村”建設與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同地域、同時間展開??伞爸嗌偕唷?,如何保證橋梁修建、道路提檔、村莊整治等項目順利實施?龍鳳店村與濕地公園共同謀劃,實行“項目分家、資金疊加”的辦法,由濕地公園出資800萬元修建老街大橋、擴改并刷黑2.2公里進園道路、鋪設3000米古板栗園游步道,由龍鳳店村出資400萬元打造謝家灣村莊、整治沿途環境。一個目標、雙向發力、多方受益,惠及淮河鎮區萬千居民。 千畝板栗園林古韻生?;春又x家灣因三面臨河,千百年來,湍急的河流自西向東蜿蜒而去,沖積成一片U字型回水彎,千畝灘涂猶如一個巨大的“聚寶盆”,盆里還承載著500年古板栗樹的歷史。因其獨特無二,人們便稱這里為“千里淮河第一灣”。這片灘涂面積1040畝,其中板栗林園710畝,現有百年以上板栗樹400多棵,300年以上板栗樹24棵。這里板栗無蟲、古樹蒼勁、環境宜人,已被納入隨州淮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核心保護區,成為“淮河源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”。
桐橋畈村:生態美麗紅色村 英雄桃花山,紅色桐橋畈。如果說龍泉村是淮河鎮產業發展的“龍頭”,那么,“鳳尾”的角色非桐橋畈村莫屬。近幾年,桐橋畈村深挖紅色文化,成功申報國家“紅色美麗村莊”試點村?;春渔傄约t色基因激發村兩委“栽好‘梧桐’樹、引得‘金鳳’來”,凸顯高山村資源優勢,誠招鄉賢回村創業,在項目建設、產業發展、特色養殖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。 紅色項目落地桃花山。桃花山位處桐橋畈與草店交界處,最高處758米,這里地勢險峻,因相鄰幾座山峰形似桃花而得名。1935年6月1日,高敬亭率領紅28軍與國民黨32師獨五旅在這里激戰一天,繳獲敵人輕機槍2挺,步槍200余支,造成敵人死傷600余人;紅軍犧牲4人,傷10余人。這場戰爭是紅28軍西征受挫后取得的第一場重大勝利,對后來鄂豫皖邊游擊戰爭的堅持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解放后,這里成為后人緬懷先烈之地,也是“紅色美麗村莊”的英雄之地。 英雄故事再現展覽館。為發揚紅色傳統,傳承紅色基因,2023年,桐橋畈村成功申報國家“紅色美麗村莊”試點村,爭取資金400萬元,隨后系統規劃、專業設計、精心實施,一年內先后建成“紅色美麗村莊”村標1處、紅色廣場1個、紅28軍展覽館及體驗館3棟、烈士紀念碑1座,打通紅軍展覽館至烈士紀念碑5公里連通道路,全面整治了村莊及沿路環境,紅色文化引領鄉村面貌煥然一新,一批批干部、學生來這里聆聽紅色事跡、祭拜革命先烈、汲取革命力量,昔日高山窮困地成為今日紅色美麗村。
同心同德發展桐橋畈。發掘紅色文化,發展綠色產業,這是桐橋畈村近兩年所走的“紅綠融合”發展之路。村黨支部書記李四代特意把微信昵稱改為“桐心桐德”,時刻提醒自己牢記“桐橋畈”發展,在任職履責中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。2023年,村干部三下江蘇常州,請回本村成功人士周超,回鄉成立“隨州市淮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”,首期投入1900萬元,投資開發“田園綜合體”項目?,F已流轉本村撂荒土地300余畝,用于種植香稻、玉米;同時,利用糧草轉化物養殖牛羊百余頭;依托紅色文化,先期打造兩幢別墅民宿。紅色引擎帶動桐橋畈村民養牛1800多頭、養蜂1000多箱……鄉村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寬廣。
|